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教育管理 >> 正文

国家核工业发展形势与法治化建设讲座走进湖北科技学院

[发表时间]:2025-10-16 [浏览次数]:

(通讯员:杨郁翰)2025年10月14日,湖北科技学院电信学院“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队邀请核行业专家陈刚博士“国家核工业发展形势与法治化建设”专题讲座陈博士以“普法万里行”活动为契机,结合专业视角深入解读我国核工业的辉煌成就与法治建设方向,为学校202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等相关专业新生指明未来发展路径。

核电规模全球领先,绿色能源支撑减排

截至2025年5月,我国在运、在建及待建核电机组共112台,总装机约1.25亿千瓦,总体规模全球第一。2025年第一季度,核电发电量达1144.57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5.05%,同比增长10.02%,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3122.1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8179.94万吨,为“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预计2035年核电占比将升至10%。

非动力核技术应用同样亮眼,2024年产业关联产值约89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5.6%,在农业、医疗、工业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两弹一艇”到“走出去”,自主核电技术成国家名片

我国核工业始于“两弹一艇”伟大壮举——1964年原子弹、1967年氢弹、1970年核潜艇相继研制成功。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现已实现核电技术自主化,成功研发出HPR1000等三代核电技术,并实现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核电技术与高铁共同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核工业的实力,更凸显了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即将施行,法治框架日益完善

我国核工业的法治化建设正稳步推进。202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通过,将于2026年1月15日施行,填补领域顶层法律空白。此前,《核安全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已相继颁布实施,逐步构建起涵盖安全监管、责任赔偿、国际义务等多方面的法治体系。同时,我国积极加入《核安全公约》等国际公约,深度参与全球核治理。

陈博士在讲座传递“严慎细实”的核工业精神,帮助师生清晰认识到我国核工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安全有序发展”理念,为相关专业新生筑牢行业认知基础,进一步激励了学生们投身核工业事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