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家校同心筑桥梁 中外共育新未来

[发表时间]:2025-09-24 [浏览次数]:

2025年9月7日下午三点,湖北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5届中外班家长见面会在理工楼五栋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见面会以“家校携手共进 同助学子成长”为主题,院领导班子与25届部分家长齐聚一堂,通过政策解读,介绍教学教育管理及人才培养情况,互动交流等环节,全面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为中外班学子的成长与升学保驾护航。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陈志教授远致欢迎词。院长首先各位新生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就学院的发展历程、师资力量以及近几年取得巨大成绩向各位家长做了简要介绍,最后就本项目情况做了概述:一是 “中外双导师” 配置,同步提供专业规划与国际课程指导;二是 “全周期支持”,从入学 “双语衔接营”、学期中 “学业诊断会” 到升学季 “留学申请 ”;三是 “暖心环境营造”,辅导员 24 小时答疑、宿管贴心关怀、跨文化社团活动,让校园成为 “第二个家”。

  随后国际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朱书琴介绍中德项目概况和出国情况。朱书琴主任首先解答了报名以来家长们密切关心的问题。然后她以 “合作根基” 为切入点,强调中德项目的正规性与专业性。朱书琴副主任的介绍,既厘清了中德项目的 “培养路径”,也用 打消了家长对 “出国难度”“海外适应” 的顾虑,为后续家长在 “国际资源咨询区” 聚焦 雅思备考”“德方院校选择” 等具体问题做好了铺垫,进一步推动见面会向 “精准答疑、深度协同” 方向推进。

  电信学院电气系系主任刘芳梅介绍中德合作班教育教学管理及人才培养情况。刘芳梅主任开篇即点明电气中德合作班的教学管理核心 ——“既要符合中国高等教育专业标准,更要匹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导向’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国内就能打好‘专业 + 实践’的双重基础”。刘芳梅主任的介绍,既从 “教学管理” 层面厘清了中德合作班的 “标准与把控”,也从 “人才培养” 层面展现了 “实践与能力” 的落地路径,让家长对孩子在电气专业的 “学什么、怎么学、能学到什么程度” 有了清晰认知,进一步夯实了家校协同的专业认知基础。

  老生代表易正峪介绍一年来在校学习生活的收获、感受和出国计划他坦言初入校园时曾焦虑,后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协作学会倾听与解决问题,课后参与活动突破自我,生活上逐步独立。“今年 8 月探访德国海德堡应用科技大学,让我更明确留学目标,现在每天坚持英语学习,还选修德语课程。” 他向家长建议:“请多给孩子试错空间,少些‘必须怎样’的期待,他们会在自己节奏里成长。” 简短分享引发家长共鸣。

  国际学院院长王森林讲话。针对家长关心的 “语言衔接” 问题,他补充道:“项目构建了‘基础 + 强化 + 应试’的德语课程体系 —— 大一大二开设德语基础课,并增设雅思强化班,还配备德籍语言教师,确保学生出国前达到德方的入学语言要求。” 他进一步指出,中外班采用 “双学位/ 联合培养” 模式。学生需完成大学本科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修习外方合作高校提供的专业选修课,部分课程由外方教授来华授课,现场说明了我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让家长们清晰了解孩子本科阶段的学习节奏与国际资源获取路径。王森林院长的讲话,既从 “全局” 层面整合了前序环节的专业信息,又以 “人文关怀” 和 “家校参与” 拉近距离,既解答了家长的深层顾虑,又为后续互动环节做好了引导,让整场见面会从 “信息解读” 向 “信任共建” 进一步推进。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家长们直接和院领导面对面交流。现场提问,领导们现场解答。交流中,新生家长纷纷提问 “怎么平衡专业和德语学习”“要不要给孩子报课外德语班”,领导专家们逐一建议,现场不时响起共鸣的笑声与讨论声。现场氛围热烈而有序。不少家长表示:“之前光听解读还有点虚,现在面对面交流、问了细节,心里踏实多了。” 该环节既让家长对中德合作班的 “培养落地性” 有了更深认知,也为后续家校协同打下了“双向了解” 的基础。